【記者李明慈/中正大學報導】於 2006-12-02 00:17:00 原載於中正E報
中正大學外文系畢業公演,演出劇碼「造謠學堂」讓觀眾置身十八世紀末期的英國倫敦,體驗當時風靡於上流社會的毀謗文化。在謠言四起中真理及真愛能否戰勝謠言,值得觀眾細細品味。
「造謠學堂」故事發生於十八世紀末期的英國倫敦,貴族視造謠為上流社會的流行文化。痛恨造謠歪風的男主角Sir Peter Teazle娶了單純的鄉村女孩Lady Teazle,不料Lady Teazle一心憧憬上流社會並加入八卦行列,變得虛榮、揮霍無度,夫妻誤會漸深。
外文系畢業公演總召外文四邱毓婷說,在劇情中雖然八卦把事實扭曲,甚至讓單純的女主角Lady Teazle也加入造謠的行列,但到最後會證明事實真相,真愛也會克服一切考驗。
詮釋這部複雜、矛盾,難度高的戲劇時,不免會遭遇時間無法配合、意見分歧等困難。外文四朱柏誠表示,維繫公演成敗是一種榮譽感及責任心,劇組人員必須犧牲大量時間讓演出達到完美。排演期間有發生過重要演員臨時無法來排戲,導致對戲的人必須空等的狀況,後來大家把話講開來,情況也就好轉。
如何統整演員們的意見也是劇組的一大考驗,朱柏誠補充:「我飾演劇中最年長的角色Sir Peter Teazle。有人覺得我這樣演就夠老了,也有人覺得我演的還不夠老。」每個人的意見都不一樣,但都想讓這齣戲更好。其實演員常常有爭執、意見不和的情形,但最後我們都能一起坦白的面對,共同討論化解一次次的危機。
「造謠學堂」在台中中山堂演出大受好評,台中場觀眾邱振豐表示:「當初來看很擔心會看不懂劇情內容,欣賞後發現非常有可看性,超乎原本想像。演出的專業程度媲美專業劇團。」面對台中場表演獲得滿堂彩,回到中正演出演員壓力更大。朱柏誠說:「雖然台中演出成功,但還是怕自己唱歌會走音,擔心台中場的成功不能延續在中正大學。」
今年外文公演不僅有台中市長胡志強宣傳背書,量身訂做的維多利亞時代戲服花費近六萬元,為有史以來中正外文系畢業公演戲服要價最高,增加其專業性及可看性。除了精緻服裝道具外,演出道具、布景、傢俱裝潢與嘉義縣環保局合作,利用廢棄的再生傢俱加以改裝,相當符合環保概念。
「造謠學堂」不僅是一個喜劇,背後所要傳達的意涵可與現在的台灣現況作對照。在戲劇中造謠內容與台灣時事搭配,不僅增添戲劇效果也是要民眾冷靜自我反省,在被謠言包圍住時,該如何抽絲剝繭,找出事情最真實的一面。